June 28, 2011

佐贺的超级阿麽

佐贺的超级阿麽

把一个平淡的故事拍成电影,
始终,还是书好看一点。
因为这本书好看的点并不在于故事的情节,
而是阿麼对于平穷不同于他人定义,既乐观又幽默
电影虽然一字不改的说了出来,但就是不及书中来得更让人深刻
或许,这就是无法被拍摄而成的文字吧

不过,电影里的那栋小木屋,小河流,被拦下的东西
电影却更真实具体的表现了出来。
小木屋比我想象的“富有”很多
大概,因为是以自家国家的甘榜屋联想,所以自然风格也不同。
简单简单的和式木屋,屋内东西稀少却整齐干净,
中间有块沙地,用于烧炭煮水
过了客厅,还有条小桥过对岸的厨房,
下了楼梯,卷起裤脚,还可以在河边嬉耍,捡拾上游人遗弃的东西。
啊~~~这小木屋真令人喜欢
简单。干净。

佐贺的超级阿麽,很可惜,我找不到小屋的照片
佐贺的超级阿麽,我要去买一本再重新看过一次

June 22, 2011

长大

以为长大了
以为能自力更生了
才发现原来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
要面对的挫折、承担的责任、调节的心理
都还有很多。

世界为何会如此的复杂,社会为何如此的陌生
读了那么多年的书
当踏入社会后,所面对的问题,
在课堂上我们又学过了多少
基本的生存本能,我们学会了吗

妈妈说,社会上有时候就是有一些那么冤枉的事
报纸上看多了,其实也学不及亲身经历过
难道真的要经历过乱枪扫射才能练就一身的刀枪不入吗

其实,临自身的只是桩小事
心情的失落是难免的
发呆的时候多了,想多了也就领悟了那么一点

生活,不容易啊
金钱,我感觉到了它的魔力。
振作吧~振作!

June 16, 2011

泡泡


小孩都很喜欢吹泡泡
泡泡很美
圆而透
偶尔 还能看见躲在里面的彩虹
从泡泡里看的世界
也格外的朦胧而美丽

泡泡破了
当泡泡破了
才会发现 原来一切都是一场空

泡泡是大人制造给小孩的玩意儿

世界充满了泡泡
那一切华丽铺成的所谓肺腑之言
都是没有良心的话
那一切华丽装饰而得的外表
都是空虚内心的掩饰

当看破了泡泡,一切只是一场空

华丽只是虚伪的掩饰

而,花花世界很美吧~


June 12, 2011

faubourg 36


美丽的周末又要过去了

无意间,看了这套法国片《faubourg 36北郊36》
故事的情节讲的是法国北郊区里的一间歌剧院,就叫faubourg 36
迎来1936年的那天,歌剧院的老板因无钱还债而自杀,老人同时发现了自己老婆背叛了他。
然后,天天,他没有工作,只是喝酒打发时间
而他的小孩则手拿一手风琴和一朋友了,两人街头卖唱赚钱。
终于一天,被警察逮捕了,孩子的抚养权前妻拿走了
老人为了孩子,振作起来,也兴起重开音乐厅的念头。

第一次的重开,并没有成功
但出现了女主角,漂亮的脸蛋、漂亮的嗓子,但她最终也离开了
带着她不对时机的爱情,专心发展他的事业去。
所以,后来她成功了。

住在歌剧院附近的广播先生(他不出门只听广播看世界)
听到了她的成名新闻,终于,他整装踏出家门口,寻找成名的女主角~杜丝

歌剧院决定又重开了一次,这次有了杜丝、有了广播先生写的歌,大家都很有信心
可是老先生却不再寄望它了,他要脚踏实地工作赚钱,才能拿回抚养权。
老先生的朋友只好说服他的前妻,让他与孩子见面想出一星期,已让老先生回到歌剧院。
歌剧院终于重开了,这一次,他们成功了,赚了很多很多的钱。
杜丝也勇敢面对了他与老先生朋友的爱情。

某一大日子的夜晚,大伙儿都出去狂欢了,只留下一人看守保险柜里的钱财。
这一夜,歌剧院的主人派手下来了。
他就是一开始逼迫前主人自杀的,帮助刚到该镇的杜丝的人。
他妒忌得不到杜丝的爱,所以打算派人把他打死,顺便把歌剧院赚到的钱抢了。
可是那天坚守的人不是米卢(与杜丝相爱的人),而是杰克(他们的另一好朋友)。
钱最终被抢了,杰克撑到医院,把凶手说出来,死了。
生气的米卢拿了枪去找债主算账,可是不够狡猾地反被债主将回,
这是,老先生开了枪,他杀了债主。

歌剧院的故事说完了,老先生进了监牢。

1945年,老先生出狱了。
在歌剧院的门口,他听着自己儿子弹奏的手风琴。

故事说完了,这部戏感觉就像《water for elephants》+《burlesque》
而故事结束后,印在脑海的依然是那首paris~~~paris~~~




June 5, 2011

"异国"风情


那天搭车下吉隆坡中途转车前往PJ一带。时逢周末,外劳休息日,无意闯入的一条街,两排都是一堆肤色较深的人,是小印度吗?不是,只是两排店不知为何几乎家家门口都有一台电视,所以,门口外,或站着,或坐着,他们在看免费的电视。

好不容易理出了方向,来到了kotaraya,往附近空地一看,那里似乎很空,曾经,我看过那里几乎坐满了人,因为几棵大树带来的歇息处,本地人都往快餐店里转,但,那里却是他们的聊天野餐地。想起那一幕,就想起去年去香港时,适逢周末,中环附近的天桥底下、还有一座大夏底下,四处都是人和纸皮箱,而且以女人居多。当时,孤陋寡闻的我还以为他们是在示威还是非法什么似的,后来才发现不是。他们是在聚餐。纸皮箱划清了彼此不同圈子的界限,在那范围内,一群朋友一块儿吃着聊着,好不热闹,一直到傍晚,人群才渐渐散去。这样的景观,对于游客的我们都很是新鲜,但,情景换去kl kotaraya,我们却很不自在。

记得上一次,下吉隆坡茨场街买东西时,姐问说“干嘛下去?有东西逛嘛?”

茨场街曾经使我们天天放学都必经的地方,小巷里的摊贩,街旁的店面,都曾是我们的光顾地。那是我们的活动范围不多,一个茨场街就是他人所没有的娱乐活动场所了。可是当我们渐渐长大以后,能走的地方越来越多也越来远以后,茨场街也渐渐变成了一个外国人的景点。周末,外劳们聚集在此地,外国游客观光于其中,若以游客眼光,这何尝不是一种异国风情呢~

只是,生长于三大民族的这个国家里,虽然从小就活在这样肤色带点不同的国家里,却必须承认我们有肤色歧视。肤色黑的人象征着危险,肤色白的人——善良。所以香港重庆大厦外一堆的中东人被误会成黑人,而也产生了那里很复杂的名声。当然实际情况,作为外人的我也不太清楚所以不能说些什么。只是,若然身份调换,如今的我们为异国的外劳时,被以这种的眼光看待,心里是否会舒服呢?


题外话:

假期时,和来自中国的同事一同去了国家公园和停泊岛,坐上当地巴士从jerantut前往国家公园时,同事说这种旧款的巴士和当地人让他感觉到了异国风情。而差不多一样的巴士,我们在云南昆明时也见识了,也曾觉得很特别。在KTM上置身于一车的马来人当中,只有我俩是不同的。当时的我们坐着lonely planet所介绍的jungle railway到吉兰丹,可是外边的风景却被同事遗忘了,车厢内的风景才是他所好奇的异国风情,这情况也如我们在中国旅行时一样。

总结,我想我的脑袋还未整理好吧,所以很乱,题目该是什么?
是异国风情?是肤色歧视?是身份?还是...?

June 3, 2011

人。情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候很奇怪
有些人,时间久了,不常见面,话题少了,关系也疏远了
有些人很少见面,一年就那一两次,但却依然能聊
有些人,只是很难得的碰到了,也聊得不错

今晚,在网上
和一个久未偶遇的朋友聊天
我们并没有很熟也不同学校
但当话题聊开以后,却又像老朋友

这次去旅行也一样

在国家公园,那热情的老伯伯
与我们分享他所看到的马来西亚
一针见血道出没有阅读文化的马来西亚马来青年做面对的危机

在停泊岛上带我们浮潜的导游
介绍了他的家人还有一些海底生物

还有其他其他
聊过的过客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其实那片陌生并没有想象中的难打破
只需要一个微笑和一个问候
就可以开始了
如果再来一个兴趣的交集
那或许也能成为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