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马来西亚.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马来西亚. Show all posts

October 28, 2011

家乡

家乡,是一个我们新年离开城市前往的地方
一起相聚,一起庆祝,一起聊这些不见的日子里的八卦的地方

家乡里的乡字,总不免让人想起乡下
乡下,就是那个木板屋,小路,自行车于摩多车霸行的地方
那里纯朴,大自然,自由。

一星期的屠妖节假期,和朋友往她家乡去了一趟
或许,人越老,脸皮是越厚的
大大方方去人家的地盘,免吃免住,我想以前的我是不会做的
可是,也大概被锻炼过了,不得不说,对于旅行,很多东西都变得可以很简单,很基本,
很不顾虑,只要安全
所以,或许,再过几年,肆无忌惮与陌生人搭讪聊天,是否也成为了一种可能?
未知...

安顺,是一个很大的家乡,
至少,和我的外婆家相比,它大太多了,也先进多了。
那里有新建的店铺,之前建起的单层排屋,也有以前留下木板屋
属于以前的地方,路依然小,那是给摩多车和自行车横行的年代
屋子,虽然有的变了,过去版图却依然。
而对我来说,最特别的是,这里的住家与芭园是一起的。




我的外婆家
在柔佛北部麻坡之前的一个小镇
那里用自行车就可以绕完,
芭园也不知是在几公里的远处,
小时候,每次过了收费站不久后,就开始数着serom 1....2...3...
.然后再一座山,两座山,三座山,征服以后,转个弯,我们到了。
而那三座山,在妈妈那个年代,是割胶时,必经之路。
所以芭园有几远,很遗憾,我们从来不懂,也没有去过。

那天,回到家的晚上,
弟说新加坡拉对到外婆家附近拍摄
我们都开始怀念起为改造前的外婆家
那个一个屋檐下的两家人的屋子
那里...虽然我们逗留的时间很短暂,却充满了回忆。

可惜,当时代发达以后,家乡已不再是个有趣的地方
而是闷热,无聊
而网际网络的入侵,钱已越赚越多的子孙也让家乡改造得想做城市了

乡下,变成了落后的名词

August 23, 2011

古晋@前言

古晋,东马沙捞越的第一大城市。
一直以来,对它的认识,只是从历史课本上。
詹姆士布洛克家族的统治,踏足古晋后才更深刻的了解他们的影响力。

80%为华人的古晋,这里华人大部分说的是福建话和英语。
德士司机、巴士司机,华人也不少。
虽然有条印度街,但几乎不见印度人的影子,更别说mamak。
古晋的早晨亮得很早,古晋的夜静得也还能早,六点多的晚上,大部分店铺已收档关门,
可是有那么一条街,立足了许多的cafe、pub。
古晋的打工收入听说不多,这里很难找到IPHONE、IPAD的影子,可是这里的有钱人也不少。
古晋的美食不算多,可是古晋的美食却在西马无迹可寻。
东马人的声线或许真的比较不错,区区一场food fair的歌唱比赛,其参赛者的水准并不差。
穿梭在市区里的街上,这里有布洛克家族遗留下的建筑,还有华人老字号的生意店,每一家不同的生意连接了这座城市的生产线。它的文化历史不输马六甲,虽然政府不见得懂得保护,但是一些西马渐消失的行业,这里依然留存了下来。

踏入古晋前,对于东马的认识其实真的很浅薄。
历史课本读过的历史,网络上听说过的旅游景点,一切都只是一层薄砂,它的吸引力并不高。
踏入古晋后,才发现,作为一个旅游景点这里的历史文化不输于马六甲,这里的美食不输于槟城

其实马来西亚的旅游可以做得更好,我们的热带雨林和天气、殖民历史、三大民族兼土族文化历史食物、清澈与漂亮的海边,都充满了吸引力。只是政府不懂得保护与珍惜,更看不到它的价值。外国人不断跑进来欣赏并赞叹,可是国人却似乎不怎么懂得欣赏。

就算
给你跑遍了全世界,但对自己国家历史文化的所知只是纸张般的薄,这是多么刺眼的讽刺。

June 3, 2011

人。情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候很奇怪
有些人,时间久了,不常见面,话题少了,关系也疏远了
有些人很少见面,一年就那一两次,但却依然能聊
有些人,只是很难得的碰到了,也聊得不错

今晚,在网上
和一个久未偶遇的朋友聊天
我们并没有很熟也不同学校
但当话题聊开以后,却又像老朋友

这次去旅行也一样

在国家公园,那热情的老伯伯
与我们分享他所看到的马来西亚
一针见血道出没有阅读文化的马来西亚马来青年做面对的危机

在停泊岛上带我们浮潜的导游
介绍了他的家人还有一些海底生物

还有其他其他
聊过的过客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其实那片陌生并没有想象中的难打破
只需要一个微笑和一个问候
就可以开始了
如果再来一个兴趣的交集
那或许也能成为朋友了